2019长三角民政论坛在皖召开 | 上海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促进中心正式成立

发布日期:2019-11-20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动长三角民政事业一体化进程,更好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根据2018长三角民政论坛沪苏浙皖四省市民政部门签订的《深入推进长三角民政事业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和《长三角区域养老合作与发展•上海共识》精神,三省一市民政厅(局)共同精心筹备了“2019长三角民政论坛”。


11月19日,“2019长三角民政论坛”在安徽合肥丰大国际大酒店顺利召开。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曙光,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甄炳亮,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冬云,安徽省民政厅厅长于勇,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江苏省民政厅厅长吕德明,浙江省副厅长计时华等领导及相关专家、学者共同出席论坛。



论坛围绕“新理念 引领发展 共享养老”主题,三省一市依据2018长三角民政论坛确定的“区域联动、资源共享、融合发展”思路,继续深化“一体化战略下区域养老合作与发展”,共同推进民政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论坛上,“上海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促进中心”正式宣告成立,未来实体机构将致力推动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服务于长三角区域养老产业协同、体系规划、标准规范、行业赋能。


福寿康董事长张军,福寿康副总经理赵一洪,受邀出席论坛,与在场重量级嘉宾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长三角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长三角人口老龄化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18年底,长三角区域户籍人口总数为2.14亿,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4589.97万人,户籍人口老龄化水平为21.47%。其中,上海市人口老龄化水平最高,安徽省人口老龄化水平最低,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据统计,长三角区域养老机构总数达7801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0万余个,机构养老床位总数多达130余万张,户籍老人床位拥有率为2.8%。长三角区域养老机构数量最多的是安徽省,为2489家;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数量位列第一的是江苏省,为1288家;养老床位数最多的是江苏省,为43.24万张;户籍老人床位拥有率最高的是浙江省,为3.8%。


去年5月,沪苏浙皖四地民政部门在沪召开首届长三角民政论坛,明确联手推进一体化战略下长三角区域的社会养老服务业,实现高品质养老服务的共享发展。目前,经三省一市协商,江苏省苏州市、南通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安徽省芜湖市、池州市,以及上海市静安区等11个地区,已启动开展“区域养老一体化首批试点”,部分市、区已开展实质性合作。下一阶段将实现长三角40个城市与上海市16个区对接合作全覆盖。


长三角养老服务合作如何深化


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事业将如何深化?会上,安徽省民政厅厅长于勇,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江苏省民政厅厅长吕德明,浙江省副厅长计时华共同签署了《深化长三角区域养老合作与发展•合肥备忘录》。



合肥备忘录倡导“资源互补、市场共享、务实合作、协同发展”的原则,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部署,坚持民生共享,进一步深化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合作,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共同推动长三角养老服务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三省一市将在“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引领下,推进长三角地区养老服务标准共同研制和地方标准互认。破除制约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鼓励发展异地养老。加快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将闲置资源全面推向长三角养老服务市场,并推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探索建立长三角养老服务优质供应商库。


另外,沪苏浙皖民政部门还将共同鼓励知名养老服务品牌在区域内布局设点或托管经营,建立跨区域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共同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各具特色的长三角旅游康养示范基地。同时加强长三角城市之间共建康复辅具产业集群,推动建立一批跨省合作的产业园区。还将探索建立“长三角养老行业综合监管机制”,实现养老企业失信行为标准互认、信息资源共享互动、惩戒措施路径互通。


抓住养老服务合作“牛鼻子”


沪苏浙皖民政部门达成一致,应尊重彼此在需求、利益、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寻求“最大公约数”,实现优势互补与互利互惠。


与会人士认为,三省一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不一样,经济发展程度和资源禀赋也不一样,各地对发展养老服务的需求会存在差异。对寸土寸金、处于深度人口老龄化的上海来说,异地养老能助力缓解超大型城市在老年人照护方面的压力。对绿色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的苏江浙皖来说,可吸引老年人异地来此生活,通过有品质的生活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安徽省民政厅厅长于勇说,一年多来,三省一市正在尝试合作开发康养基地、发展旅居候鸟式养老等方式推动异地养老,统筹不同老年人、不同地区的需求,在生活和照护上找到平衡点。


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说,要抓住养老服务发展的“牛鼻子”,完善支付保障,在养老服务资源共享、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政策待遇异地通关等方面有的放矢,分类突破。“长期护理保险的出现是一个积极信号,全国15个试点城市中,长三角区域共有5个,包括江苏的南通和苏州、浙江的宁波、安徽的安庆,上海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试点。”他建议,三省一市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动长护险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发展。同时鼓励金融保险部门推出适宜产品,特别要增强年轻人的养老准备意识,增强个体未来的支付能力。为了方便异地养老,三省一市当务之急要加快各类标准的互通互认,包括需求评估、设施名称、服务标准、信息共享等,为政策异地通关提供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