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丨老龄化催生6万亿养老产业

发布日期:2019-10-21

记者 晏国文 曹学平 北京报道


今年10月,是自2010年以来全国第10个“敬老月”。

10月11日,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是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第20年。从1999年的1.3亿老年人占10%,到2018年的2.49亿占17.9%,20年期间我们人口老龄化速度发展还是比较快的。”

10月16日,长期研究老年人口学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陆杰华教授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当前,人口老龄化加剧是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带来机遇。发展老龄产业不仅有利于改善民生,提升老年人物质文化精神的需求,同时,还有助于拉动经济发展。推动老龄产业快速、健康、高质量发展,使老龄产业成为未来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养老产业兴起


天津许女士的爷爷和奶奶今年都已经93岁。因为没有和儿女住在一起,许爷爷家请了一个专职保姆,24小时住在家里,既负责老人的饮食和家里的卫生,还给老人提供必要的护理服务。

“爷爷早就已经行动不便,平时几乎不下床。奶奶身体稍好一些,还能下楼遛个弯儿。有一次,我爸问我爷爷,要不要将他们送到养老院。爷爷说,‘如果你送我们到养老院,我们就完蛋了。’他很排斥养老院,因为他从来都认为,应该在家里养老,去养老院养老是西方的思维。”许女士告诉本报记者,两位老人不愿去养老院,而更习惯于在家里养老。

“现在家里的保姆也是在磨合一个之后才找到的,我们是从家政公司找的,她之前有过护理老人的经验,所以我们最终确定下来了,但是还是不尽如人意。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这种专门做老人护理服务的工种。”许女士告诉记者,找到一个合适的具备一定的护理专业技能的保姆成为许女士一家的烦恼。

许爷爷的养老需求在全国范围内较为普遍。更倾向于在家里养老,是中国老人的普遍诉求。

据了解,养老体系包括三种形式,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按照“9073”养老模式,居家养老的比例达90%,社区养老为7%,而机构养老的比例较小,仅为3%。

2019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

吴玉韶指出,人口老龄化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目前,社会对此有较大的误区。

“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比如说,把人口老龄化等同于老年人问题或者养老问题,其实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不仅仅是老年人问题,也不仅仅是养老问题。再比如,把老龄工作缩小为部门工作或者业务工作,其实老龄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一项工作。”吴玉韶说道。

陆杰华向本报记者指出,老龄产业涉及面广,与民生息息相关。老龄产业是为满足老年人特殊消费需求而由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如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用品、辅具、医疗、康复、住宅、教育、娱乐、咨询等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部门和企业。

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有人做过统计,我们国家级和省级出台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文件和规划、战略等不下300多份。”

在政策推动之下,近几年养老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天眼查数据显示,处于在业和存续状态的企业名称中带有养老的企业数量从2010年以来迅速增加。2010年,该数据为1171家,每年以数百家的增量增长。2013年之后,数据增长更加迅猛,每年增长数千家。2019年该数字已经超过2.8万家。

艾媒咨询《2019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剖析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18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6.57万亿元,预计2022年可达10.29万亿元。


社会资本涌入


陆杰华认为,近几年,我国老龄产业发展面临黄金机遇期,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各种公共政策在推动老龄产业发展;第二,中国老龄产业规模不断增大,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三,科技水平提高带动了产业发展;第四,老年人丰富的需求是产业发展很重要的机遇。

9月23日,针对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消费政策不健全、营商和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等突出问题,民政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六大方面提出了发展措施。

对于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机构,《实施意见》也指出了其主要定位,探索多样化的经营模式,引导社会力量根据市场需要,兴办面向中高收入家庭的养老机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元化、便利化、个性化服务需求。

陆杰华向记者指出,发展养老产业,应坚持“政策推动,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统筹规划,社会支持”的总体思路。社会力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之一。“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而言,必须找准定位,抓住刚需。”陆杰华向记者说道。

因为本身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家属,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日本医科大学并从事老年病研究的金恩京归国后成立了专门服务于认知症老年人的康养机构——北京康语轩孙河老年公寓。

10月16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金恩京指出,国内养老和国际先进的养老模式差距在于理念,“国内养老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不过,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最大的问题在于理念,即如何看待衰老,如何去理解生命最后的历程,并为老人提供所需的服务。”

“每个老人自己的状态、服务需求、所要求的生活品质都可能会不一样,所以,公立养老机构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各有存在价值和需求,二者共同满足多元化的需求。不同的公立养老服务机构与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应百花齐放。”金恩京向记者说道。

金恩京希望,对于公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应该公平对待。“不管公立民营,都是‘亲儿子’‘亲闺女’,所以一碗水要端平。不管是公立还是民营,都是在为国家解决社会的养老大问题。那么在税收、土地、补贴等一系列的政策方面,我们应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去竞争、合作,服务老年人群,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的福寿康(上海)医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主要有三大特点和优势,第一,机制灵活;第二,定位清晰;第三,越来越多资本介入。

“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对护理人员要求明确,激励措施明晰,运营效率相对更高,体制机制相对更灵活。民营的机构在不断地做服务细分,因为我们要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我们就要有自己专业的特色。民营机构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因为它没有很多公益的任务或包袱。此外,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包括不少外资都在加快进入。这几年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张军向记者说道。

张军认为,目前,养老服务业还存在刚性需求量大、医疗资源与护理负担加重、特色专业化服务支持力度低、服务对象的消费观难扭转等特征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老龄化快速增长,高龄人群也是快速增长。高龄就带来两个问题,失能失智,另一个是医疗刚需人群。现在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长寿高龄。长寿高龄,这就意味着疾病会更多,失能的风险就更高。我们现在服务的对象有46%是重度失能老人,重度失能、80周岁以上占了一大半。80周岁以上重度失能的比例就更高。”张军向记者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