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集结
在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福寿康志愿者们身先士卒,坚定逆行。
方舱,是离病毒最近的地方,是感染风险最大的地方。
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在上海长护险服务普遍暂停的情况下,4月1日,福寿康发出动员令,号召护理员们志愿支援方舱。
护理员们踊跃报名,第一批,42人,火速集结,陆续奔赴浦东、金山、宝山等各区方舱点。
连日来,他们持续奋战在方舱后勤保障一线。
整个城市慢了下来,而方舱是最忙碌的地方之一。他们发挥养老护理员吃苦耐劳的本色,每天10小时以上连轴转,为方舱的运行竭尽所能。
病毒无孔不入,感染风险极大,他们习惯了与病毒共处。每日忙碌的工作结束后,拖着疲倦的身体,花至少半小时脱下层层防护装备,谨慎地为自己消毒。
只要进仓,就不能喝水,吃东西,上厕所,直到一天的任务结束。进仓前2小时不喝水,不吃东西。
01
“只要能为疫情做贡献”
4月11日下午17:30,上海康浦护理站护理员潘洪芹毅然走出家门,走出小区,正式开始了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志愿工作。
“开始我儿子坚决反对我去方舱当志愿者,他怕我感染,拿各种新冠阳性患者的后遗症来吓唬我,在我去的前几天一直和我吵架。当居委工作人员知道我要去方舱,他们也挺怕的,但还是帮我办了通行证。我觉得工作总要有人去做,只要能发挥我的作用,能为疫情做贡献,我很愿意去。”
刚进去的时候,志愿者没有地方住,潘洪芹只能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打地铺。铺上一层薄薄的垫子就是床,男女混住,个人生活用品也只能放在地上。
护理站站长发信息慰问她,她说:“身边随时可能有阳性患者出现,但是我内心没有一丝丝的恐惧。我觉得人只有得到锻炼,才能接受随时而来的暴风雨,面对困难才能临威不惧。”
潘洪芹所在的方舱有4千名多患者,发餐的工作量很大,包括清点数量、餐食派发、餐盒回收多个环节,每天一到发餐时间,是潘洪芹最紧张的时刻,她不由地加快速度,“我想让每一个病患能够尽快拿到餐,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潘洪芹说。
每次发完一轮,她还会挨个问一圈:有没有没吃饱的,还能再另加一份。碰到老人,还会多问一句,有没有忌口,有没有糖尿病,如果有不能吃盒饭的,她会帮忙递上牛奶和面包。
02
“站长,我去了”
4月7日凌晨2点16分,上海康浦护理站护理员刘建民等来了迎接他的大巴,上车的那一刻,他给护理站站长发了一条消息——“站长,我去了”。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没和家人说。
刘建民承担的是方舱保洁和物资搬运工作,物资搬运的劳动强度很大,几千人的日常生活,吃喝拉撒,都需要他们高负荷的工作才能得以维持。
他所在的方舱四大队有五十人,编号为“特战突击队”,正式上岗前,还经过了一下午的军训和排练,这让刘建民觉得新奇,在方舱感受到了团队士气的鼓舞,工作起来更有劲了。
其中有一点比较艰苦是,志愿者住的生活区卫生间还没修好,上厕所要跑一里多路,洗澡也要跑一里多路。
03
“从决定的那一刻起,我不再怕”
上海康海护理站护理员贾匡做方舱志愿者的想法很简单,“成为方舱志愿者可以帮助社会早日实现清零目标,让大家回归正常生活。如果说完全不怕也不现实,但从决定要来的那一刻起,我就不怕了。”
只身一人在上海,贾匡每天都会给在老家的家人报平安,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最初他谎称自己只是去支援方舱外的工作,每天给家人发自己的核酸报告和舱外照片,等家里人逐渐放心,有了心理准备之后,他才慢慢过渡说舱内和舱外是轮流做的。
他在协助病患核酸时,有的老人不会扫码、不会填报个人信息,他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他们。有的老人看不清,他就直接拿他们的手机,帮他们填报。
04
“希望他们能早日出院”
上海康海护理站护理员张贤品在金山方舱承担清洁消杀任务。
现在是出入院比较集中的阶段,她每天忙着对出院患者使用过的床铺、物品做消杀,医疗废物的处理、打包,还有卫生间、洗手池、垃圾桶这类公共区域的消杀,工作非常繁重。
消杀的液体味道很刺鼻,就算穿着防护服也掩盖不了,一天下来熏得她头昏脑胀。
她每天早上7点开工,晚上收工后吃好晚饭,往往都在22点以后了,那时她已经累得连说话都没了力气。第二天仍然早起。
“我们清洁消杀是为了保障方舱的环境健康,让大家住着更安全、更放心。每天看着舱内的人,有很多老人和小孩,我很心疼他们,真心希望他们能早日健健康康地出院。所以我每次消杀都会特别认真,想给他们一个安全的环境。”张贤品说。